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

佔中與仇恨:近日讀《救贖清單》有感




香港的社運已僵持兩個多月,政府沒有要解困的意思。今日明報總編輯劉進圖先生撰文,算是讓雙方都看到問題所在。仇恨--這個錢沒辦法化解的東西,卻是可以用良心和善意來調解。

近日讀完《救贖清單》,內容述說一位地產鉅頭讀到了自己的訃文,但實際上死者是一位同名同姓的校巴司機,是一篇錯誤報導。主角基爾一開始覺得從他人口中得知自己死後的評價很有趣,但後來慢慢發現自己得罪過不少人。他請秘書列出清單,要去拜訪那些他得罪過的人,試圖補贘並改變他們對自己的看法。





2014年9月16日 星期二

[繪本]多喵快樂:原生家庭與再生家庭的選擇

更多有關 多喵快樂 的事情


來臺多年,總讓我第一次走進中山地下街去聞書香了。其中一家擺放了一些繪本在走道旁的展示區,我便隨手拿起來閱讀,其中這一本《多喵快樂》,故事中所蘊藏的意味,遠超越了兒童可以瞭解的範圍。但我想,孩子就算是聽了一個可愛又有趣的故事吧;而陪讀的家長,也許會覺得這本書與他們自己有所連結。一些網路書評將之視為「夢想與現實」間的選擇,但我卻看成原生家庭與再生家庭(family of procreation)間的拉扯。

2014年9月3日 星期三

[小說]動物農莊:如果驢子多一些⋯

更多有關 動物農莊 的事情


剛上大學不久時也讀過動物農莊,但讀得不細,感受也不深,當時只記得農場由豬管治,也沒有深究作者年代背景這些事。但這回,卻總覺得觸目驚心:近百年來發生過的歷史,都在這個農莊中呈現了。小說的作者己然逝去,但人社類會仍在發生某些場景⋯⋯

很多專業書評都會去解讀裡面不同角色所象徵的意義,才疏學淺的我就不談了;只想寫寫讀後一些無法釋懷的感想。


2014年8月5日 星期二

[小說]解憂雜貨店:生命交疊的人們

更多有關 解憂雜貨店 的事情
這本小說的人物關係雖然複雜,但總是讓我覺得,那就是一個小鎮的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後的交疊,巧合卻完全不會覺得牽強,也不缺東野一直都能帶給讀者的震撼感,我明白為何這本小說的評價會這麼好,我也喜歡這一個故事的那些重現和巧合,還有那些有條理的鋪陳。

你也想要寫信給浪矢老爺爺嗎?

2014年7月27日 星期日

[小說]嫌疑犯X的獻身:唯有良心瞞不過

更多有關 嫌疑犯X的獻身 的事情

最近讀完這一本,回味無窮。雖然看數學不太順眼(跟草薙不同啦!),但這一部小說的結果,倒是和書中所有的角色一樣,震憾。我也很興幸自己沒有先自雷到結局。

防雷,真的不要先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比較好,因為故事總是比現實順滑。


2014年7月14日 星期一

[小說]蝸牛爬慢慢:快快讀,慢慢想

更多有關 蝸牛爬慢慢 的事情

這本書只是在書店中等候結帳時拿起手來閱讀,因為故事本身很單純,又私心地看到封底說有烏龜XD,字少排版寛,就讀完再離開了!

這個故事很單純,對人類而言也是一件微不足道、理所當然也全不在乎的事,但從這種微觀的角度看,卻不是那樣的。

烏龜背著蝸牛說:防……雷……

2014年7月9日 星期三

[小說]在山裡等我:我的靈魂會回到山裡的

更多有關 在山裡等我 的事情

昨夜終於把這本小說讀完了,斷斷續續地看了兩個多禮拜。相信很多人讀這本小說的原因都是因為作者寫了少年小樹之歌。這本書並不好讀,主要原因是背景陌生得不能想像,還有流太多血。可是我維基一下才發現,美國人和墨西哥人其實很熟悉Geronimo,除了因為他當戰犯被四處展示外,他的故事也被拍成電視劇電影等。但是再維基下去,小說中出現過的人們,個個都有照片……其實,距今也不過是一百年左右而已,頓時覺得感慨,裡面的每人件戰事,都是史實嗎?那些你屠我我殺你的事件,Apache夾於美國與墨西哥之間的戰事…如果我有早知道這本小說的歷史這麼多,讀的時候也許就不會那麼勉強了。

這是Geronimo本人,攝於1898年,距他投降的1886年已相隔12年,當時年近70。(轉自wiki)

以下就一本小說而言,還是有些地方可以談一下。

2014年7月2日 星期三

[小說]乞丐王子:這不合理,但是很好玩。

更多有關 乞丐王子 的事情
這本書寫得很可愛,故事的設定很不合常理,但這就是好玩之處,因為書中的所有人都覺得,王子和乞丐的長相一模一樣,王子還會要求跟小乞丐換衣服穿,這根本就不合理啊。這件事也發生得夠不合理了,但不必解釋,解釋了就不好玩啦!

馬克吐温的作品我才剛開始讀,但已經發現當中的魅力了。故事的伏筆都留得自然又巧妙,有些小地方我還真的笑出來了。

防雷,避免你覺得變不好玩了。

2014年7月1日 星期二

[小說]湖邊凶殺案:不守秘密的代價

更多有關 湖邊凶殺案 的事情

最近多看了aNobii,發現東野圭吾的書一直有人新增,看這本書前還不知道他是如此多產的推理小說家!讀到這本書也只是偶然,陪M先生去看世足,不看球又睡不著的我覺得深夜兩點到四點間沒事做又不能離開實在好可憐,加上自己沒有帶書……OTZ

但是我回頭卻看見陌生人在!看!書!於是在那堆放桌遊的角落,真的有少量小說耶!

第一輪挑不下手,都是什麼PS我愛你啊、什麼阿拉斯加啊,還有這本湖邊凶殺案。其實我自國中以後,都沒有讀過推理小說了,只有某次翻過幾個愛倫坡短篇懸疑而已。

然後我覺得自雷的習慣錯了…人還沒死我就看到是誰殺的Q__Q

這可是四個家庭間加上補習班老師的秘密啊。防雷。

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小說]夏日之詩:愛情,很折騰吧

更多有關 夏日之詩 的事情

讀這本小說單純是因為見過,聽過,銷量不錯,就是一本網路愛情小說。

我不喜歡也不討厭這樣的故事,只是我不會想要讀太多這種玩意,除了不是我的菜,也是因為我沒有這種經歷可以來投射。對於這樣的愛情觀,除了折騰,還是折騰。只是我也知道,能不折騰的還真不多。而這個故事訴說的,就是折騰與困鎖後,如何走出自己的牢籠的故事。

防雷

2014年6月22日 星期日

[非小說]繪本之力:順便讀完的驚喜

更多有關 繪本之力 的事情

這本書很早就知道了,因為指導老師有在做繪本相關的研究。這學期某堂課的期末作業我也用繪本作主題,在找兒童文學的書時,在書架上發現這本書,便借回來了。雖然寫期末時沒有看完,但本子小版排好,就把它看完吧!看著看著,也覺得這本書挺好的!

書中介紹一些繪本,私心挑了幾本值得看/看起來好好看的,列出來囉!


2014年6月18日 星期三

[思]已經知道不會成為某人的自己

寫完一個期末,第二個又在逃避;為心情轉換,去了京華城找與高中同學看完電影的M先生。寫完立刻塞半小時公車出去,下車後下雨,腳步浮浮的,才想起午餐沒有吃。

雖然心情轉換了一下,但還是看到打開的Word檔就覺得有點噁心,默默地看過同事的網路小世界,他們還真的有一定的相似程度啊,也想起,還沒有找到自我那時候的我,與他們一樣冀盼著自己能夠做些什麼什麼的我。

自從到了臺灣以來,很多事都徹底地改變了,我卻在這些改變中不斷質問自己,思考自己,怎麼樣的我才是我想要的我啊!

音樂、閱讀、寫作,竟然都在這些年間曾經忘了緊守,沒頭沒腦地朝著一些自以為值得的目標衝去,到頭來卻因沒有熱情與知識不足,陷入一片迷茫的困窘。幸好,再怎麼迷茫還是會隨畢業了結。近日整理舊日的寫作,發現一篇重要的記事,隨著無名關站、換電腦、重灌等事而丟失。其實也只不過六年而已,但也不知不覺六年了。我想那篇文M先生有印出來放在家裡留著;他們有就好了,那是為了他們家而寫的。還記得六年前,知道自己什麼都做不了,雖然沒見過面但還是難過得流淚,吃不下飯。那篇文章,是我能夠做的僅餘的事。

其實這一個月來重新開始閱讀與記事,感覺期末報告殺過來時已經沒這麼傷了。再痛也是這兩天要結束,之後就不會這樣趕死線了。

默默地調整一下發文時間,記念六年前因醫療延誤而離世,M先生的大哥。

2014年6月15日 星期日

[小說]冥王星早餐(Breakfast on Pluto):Patrick Kitten尋找中

更多有關 冥王星早餐 的事情


這本書並不是我平常會讀的書,只是恰巧從朋友口中聽到這本小說拍成的電影,又恰巧在圖書館亂晃的時候看見了這本書,而且這本小說每章極短,篇幅不大(約200頁),反正一下就看完啦!結果這本小書我還是拖了六天。

要數這本書的缺點,在aNobii基本上都已經出現了,就是結構太破碎,中文翻譯不夠好,出場人物有點多加上名字很拗口,讓人分不清楚誰是誰。也有一點可惜是我不是樂迷,裡面提到的樂團和音樂我一竅不通,可能一些要傳達的意思和氣氛埋藏在音樂裡頭,所以我相信電影若能處理好現實與幻想,相信比小說更容易明白。



2014年6月12日 星期四

[小說]白鯨記(Moby Dick):捕鯨、捕鯨者與仇恨

(原記於2014年6月5日至6月12日)
更多有關 白鯨記 的事情

昨夜睡不著,半夜起來寫了一些作業後,繼續讀《白鯨記》,主角以實瑪利和魁魁格上了裴廓號,還沒有看到一條鯨魚,講的都是水手在海上的生活,還有為Moby Dick的鋪陳。誰知道,一往第三章翻去,我卻不知所措,差點想直接放棄不看了。繼《少年小樹之歌》後,又再一次感受到我們這一代,真的與大自然脫節了。

《白鯨記》的作者年輕時確實上過捕鯨船,那些捕鯨的方法、水手們對捕獲後鯨屍的處理,相信並無誇大之處,那些描寫也不是靠想像就能知道的。小說未讀完(實在沒辦法一口氣讀完,我喜歡鯨魚…T_T),我又開始Google一下書中提到的各種捕鯨生產的商品,才開始明白當時人捕鯨的價值和意義。

2014年6月2日 星期一

[繪本]我想要愛(L’Ours qui voulait qu’on l’aime):心中的大洞如何修補

(法文直接中譯為「想要被愛的小熊」,From Google Translate)
更多有關 我想要愛 的事情
 「好像心中破了一個大洞……那我呢?我也好像要有誰來愛我啊」

這本繪本的這句話,我只是憑記憶寫下的,卻一直揪住了我的心,久久不能忘懷。大熊吉米看見遠方山羊母子的親密,拿著父親留下的帽子,仰望天空沉默。深深的呼吸,冷靜,明白日後的日子心中也是無處可依。這一個畫面,深刻而具體地表達出對愛的渴望,這也是很多人的內心寫照。曾經的我也是如此。

2014年5月31日 星期六

[偶遇]又見燦笑大姊

我在同一個地點看到這位大姐很多次了。去年我在圖書館實習,她每天都在早上就在那固定的自習桌報到,桌上攤開厚重的參考書,她一個人就專心認真地看,面露笑容,不時連同上半身的body language快樂地笑起來,但不發出聲音;燦笑過後,她不時無聲地自言自語,繼續埋首在她的書裡。我實習兩個多禮拜,她每天都在,過腰的長髮綁成一條辮子,眼鏡不太厚,人是很乾淨的。

今日在某間麥當勞又看見她,她拿著兩本不大但有點厚的事,一本看起來是字典。她愉快地似乎與書本對話著,快樂地笑,不時低頭寫筆記。雖然麥當勞的人比圖書館多,但似乎她自己,還有她身邊的人並沒有相互影響,一切都很Peace的樣子。

去年實習的最後一天,我忍不住問館員關於這位大姐的事。館員說,到這個館來上班時,這位大姐已經每天來,起碼五六年日子了,以前也是個失意的人。我看不出她的笑裡,到底是不是嘲笑,或者到底有什麼好笑。今天在麥當勞,大概是因為端午連假圖書館休館吧。

說到這裡,開始懷念去年實習的日子,那個每星期才拉開簾幕一個上午的地方,隔絕外人的小空間,裡面是這麼快樂,想要回去,但也不好意思回去。因為真的明知道,自己的未來沒辦法用這種技術的做什麼事情,學藝又不佳:(

[非小說]那些病人教我的事:一窺心理師的日常見聞與反思

更多有關 那些病人教我的事 的事情
這本書其實是在圖書館拿完目標書後,路過書架時隨意拿起來翻閱的。看了前面兩篇,我便拿著它,走到附近的椅子,坐下來多看幾篇,不知不覺就讀完了。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專業的臨床心理師,若網路資料正確,應該目前仍在執業中。(http://www.uho.com.tw/web.asp?id=18139&m=3&dr=4971)她的文筆很流暢,好像讓讀者也同坐在診療室中,聽著病人與作者「過招」。書中提到,這些個案或真或假,不必深究,無損這本書的意義。老實說,裡面的個案,有一些其實並不特殊,尤其是一些青少年的個案。

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

[電影]X戰警:未來昔日((X-Men: Days of Future Past):不起眼的天才科學家搞的鬼?


被M先生轟炸了兩個星期,終在上星期走進電影看X戰警,在此之前其實我對X-Men系列一點認識都沒有。

一開始,喔喔又是世界要滅絕又是交負一人要去拯救…如果不是回來來Wiki一下背景設定,我又會以為是主角威能了。(是因為他身體夠強硬可以遠距遠穿越不會死,尚萬強好像也有類似的設定XD)

幾完後幾天都沒有太深的感覺,倒是今天走路放空時想起崔斯克博士(Dr. Trask),就是這個平行故事中,滅絕事件的導火線。

故事裡面,Raven為了救Mutant整個種族,而去殺死始作俑者--侏儒科學家Trask。Raven闖入Trask的實驗室,看見「可憐的同伴被解剖、被研究」,心中更添加了恨意。可是,等等!


嗯?

2014年5月27日 星期二

[日常]老師軼事:來打個招呼吧!

與老師離開研究室的時間,通常都是晚上九點半後。一樓的研究助理研究室,燈卻總是還亮著,似乎工作到不願休息。

昨夜老師看見門半掩,便說要去打氣一下,去說一些天花亂墜的讚美話,去認識一下這些孜孜不倦的助理。

事後老師立刻說,因為有時候週末到系館,看見那間還是晚上九點後還不熄燈,還是有人在裡面,所以就去認識一下,是為了系上的公共安全考量。

真的,唸心理學的老師就是讓人猜不透,我想那間研究室的助理,大概也只是對這位出期不意的訪客摸不著頭腦而已。若我沒有聽老師事後解說,大概也只認為那是老師平常都在做的事而已,怎麼會想到這招!

[電影]末日列車(Snowpiercer):再強大再神奇,還是會慢慢變老


這部電影我沒有從頭看到尾,我還是不喜愛打鬥血腥的畫面,
認真看這部電影,大概是在過了水車一役,抓到Mason之後。


Mason與拿著一塊花布(不記得是什麼東西了),在孩子面前遮蓋著自己失勢的象徵,主角們聽著老師對孩子灌輸歌頌Wildford列車的偉大,無論是手勢、歌曲、還有外頭因逃離列車而被冰封的人們…無一不是那些瘋狂年代的再現,看得我觸目驚心啊(看這部電影的當天,我才剛看完《打斷史達林的鼻子》,老師印象表達得很傳神,只是片中老並沒有遇到孩子反抗的情況)。班中孩子自信地說車尾的人都不工作,更顯出那個世代的荒唐。

片中彰顯了一個現代社會極力隱去的東西,Kronol,也就是drugs(另一個很有象徵性的東西是地球上最後2支Cigarette)。當然我覺得它易燃只是一個故事進行必要的附加設定,但沒有Kronol的話,韓國人的故事進行不下去,前面的Party車箱會玩不下去……亦有網友認為Kronol象徵了「思想」,在上層社會流行,思想之爆炸也使封閉的車箱炸出缺口。我覺得這個想法很有意思。(參自http://movie.mtime.com/59616/reviews/7765967.html)




2014年5月9日 星期五

[日常]與妳們相識10年了!

國二那一年,與你們相識,數算日子不知不覺已然十年過去了。當中我最熟悉的Rachael,帶著男朋友一起來。

其實畢業之後,我都不知道犯了什麼毛病,就是提不起勁去保持聯絡;倒是這些好朋友,放我不下,主動來找我。

在這個世代,如果不是有Facebook,不知道我是否就從這群人裡頭從此消失了呢?

我想起小學畢業後,有一個男生打過越洋電話給我,他們家移民到國外了。那時家裡已有電腦,但那麼小的孩子,誰懂得聯絡的方式呢。我當時不已為意,但沒有人會這般記得我,所以我一直記住了那兩通電話,但內容一點都想不起來。我想,也許這是當時小男生的小情小愛吧,也可能只是對離開香港、遷到異國的思念投射。(可惜我當時心中也有思念的人,所以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同學啊XD)(還不是一樣小情小愛,哈哈!)

今晚與你們在公館見面,吃了貳樓餐廳,帶你們喝黑糖鮮奶,一路逛到師大夜市,聽著地道的廣東話加香港語速,也是挺懷念的。妳倒說我講話變慢了,像台灣人一樣輕柔;以前的我比較豪邁一點。妳也說M先生比上一次見面時,話變多了。M先生後來說,也許是當年哥哥剛過世吧。但我就覺得,他的確是比以前更穩重可靠了。

Rachael的男朋友很有趣,看見你們在一起的模樣,真的,我怎麼想都沒想到XD
也許,我真的離開香港有點久了。

另外兩位同學,從日本一路玩到台灣來,在師大夜市碰面,十年改變不了面容,穿藍色旗袍校服的模樣,還是在腦海中浮現,就像從前。不知道你們看我是否也一樣?

好啦我知道我變胖了不少Q__Q

2014年5月7日 星期三

[偶遇]第二次遇見大肚子先生

第一次看見那位先生的時候,也是個大雨天。他一個人站立著像凝視什麼,看起來無異,直至我們聞到他身上難聞的氣味。我與朋友說著廣東話,看著緩緩地從車站的另一走來,慢慢地靠近,我心中奇妙地有莫大的恐懼。於是我裝起外國人(雖然原本就是),對他說英文。與他大概糾纏兩三分鐘,他聽不懂英文,沒趣,就遛回去車站的另一端。我們搭車離開中華路時,我心中隱隱後悔,為何沒有多為他做些什麼,就算是鼓起勇氣,用他聽不懂的語言為他祝福禱告,也一樣好。遇到他那一天,不知道為什麼,讓我牢記住了一些日子。

今天下午,同樣在中華路上的公車站,又遇見了他。其實一開始我不不太確定,因為他戴著合適的帽子,穿著一件好看的黑色大衣,除了腳上穿著不合的綠色塑膠室內拖、手裡拿著沒了肩帶的黑色女性斜包。沒有體味,但眼神仍是凝視,出神似的好像心中在打量什麼。

我原先在他可以直接看見的地方,看見他也在打量著我,我就擠去車站人較多的地方;此時心中才想起兩三個月前遇過的他,看見拖鞋就更加確定了。他後來還是靠近了人群,對坐在椅子上的某位女士討著「可以幫幫忙嘛……」被拒絕了。他轉頭看到公車來,招手,明確地招手,但他沒有上車,後著後面的車走去,在上下車的人流中消失了。

我因躲他而擠到人群時,身旁在兩位高大的老先生,距離很近,卻沒有不自在的感覺。那麼對大肚子先生的恐懼是從何而來的呢?是想要躲開潛在的危險嗎?是他的眼神嚇怕我了嗎?


我搭車時一直想,他的眼神冷清、滿不在乎,好像什麼都沒關係,反正熙攘的臺北,我與你不會再見面。

除了禱告,還真的沒有勇氣去祝福他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