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小說的人物關係雖然複雜,但總是讓我覺得,那就是一個小鎮的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後的交疊,巧合卻完全不會覺得牽強,也不缺東野一直都能帶給讀者的震撼感,我明白為何這本小說的評價會這麼好,我也喜歡這一個故事的那些重現和巧合,還有那些有條理的鋪陳。
你也想要寫信給浪矢老爺爺嗎?
我不否認我看完第一二章後有些失望,也許是因為,我們與三個小賊一樣,還搞不清楚解憂雜貨店在發生什麼事;但我依然喜歡月亮兔與克郎在雜貨店外相遇的那一幕。應該說,每一次看見那些人相遇,總讓我覺得這本小說真棒!而看到後來,所有人的生命都串連起來,兩代人的生命都悄然過去,這種時間想像有著某種浪漫。
我覺得東野在時間穿越上處理得很好,浪矢的歸浪矢,小賊的歸小賊,忍不住要說出日本經濟的信,也很符合沒有耐性的小鬼會做的事。但倒沒想到對他們的未來造成影響呢。但如果沒有這些來自未來世界的信,晴美很可能就沒能賺錢把孤兒買下來。這樣,也可算是浪矢雄治當年對皆月的情份了。
其實故事的地方和人物也許互不相識,但也不過是一個地方小鎮的人們,故事中的人物不是在這裡出生,就是在這邊的丸光園孤兒院成長,因而與浪矢有過交疊。直至第三章浪矢家出場,看見這個解憂雜貨店的初始模樣,時代的前進與後退,有著讓人著迷的魔力。我們身不由己地被時間拉扯著,如果可以像雄治和三位小賊孤兒一樣,在自己有生之年就可以知道一些與自己生命有交疊的人的結局,這樣多好。我想,沒人解釋得了為何會有33年後的交疊,這個就不強迫東野了。
諮商者當中,晴美和浩介算是個完整個案。浩介的故事是東野特色無誤,就是這種現實到不行的被掩飾缺憾,讓浪矢感到心安,為諮詢者著想的心靈。這種故事中的落差,讓人深陷進故事當中。這種不完美描敘,很合我這個不完美主義者的胃口。
浪矢雄治回答小孩子的提問,那種認真與用心,很有日本人的情懷。而那個一百分小孩,在三十三年後也很有日本情懷地道出自己的際遇,即使只是故事,還是有一種日本式的浪漫,或者說,日本人很適合這種莫忘初衷的情節。
這本小說貫徹了「諮商」的本質--諮商者只是要激發出當事者自身的恢復力(resilience),而不是給予什麼實質而具體的幫助建議。所以無論是那三個孤兒院的孩子還是浪矢老爺爺,一個實際聆聽他人煩惱、而且設身處地用心思考對方困擾的角色,已經足夠讓人鼓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