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

佔中與仇恨:近日讀《救贖清單》有感




香港的社運已僵持兩個多月,政府沒有要解困的意思。今日明報總編輯劉進圖先生撰文,算是讓雙方都看到問題所在。仇恨--這個錢沒辦法化解的東西,卻是可以用良心和善意來調解。

近日讀完《救贖清單》,內容述說一位地產鉅頭讀到了自己的訃文,但實際上死者是一位同名同姓的校巴司機,是一篇錯誤報導。主角基爾一開始覺得從他人口中得知自己死後的評價很有趣,但後來慢慢發現自己得罪過不少人。他請秘書列出清單,要去拜訪那些他得罪過的人,試圖補贘並改變他們對自己的看法。






拜訪第一人,他什麼都沒說就被打了一頓;第二人,他被原諒,但心中卻極不好受。第三人,他發現自己過去的手段造就成現在的另一個冷酷無情的自己;第四人,已含恨而終。

雖然這本書的結局並不驚喜(美國福音派小說,快速地以圓滿結局收尾),但卻讓我感受到,收起仇恨,反而讓愧疚者更加難受。所以為什麼基督教一直要教導「愛你的仇敵」,要從心而發,並不是這麼容易的。

至於這場不知何時終結的社運,我身為外國勢力的一份子,僅有的參與就是關注與祈禱。我一直在想,如果我現在在香港,我會如何?我相信我不會出席那麼通宵的鳩嗚或者上前線,但至少我一定會在白天到現場去走,去看;或者以外國勢力經驗處理垃圾分類回收一類雜務。運動開始不久,我也曾經遺憾過為何自己中學時沒有去學急救,不然真的可以幫忙到有需要的人。

政府應盡快正視問題,別讓市民與警察再在街頭上起衝突了。雖然政府的論調是「你地死L晒都唔會改變任何野」,但,我們就是傻啊,就是還有一絲的希望啊。

仍願香港平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