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7日 星期二

[電影]末日列車(Snowpiercer):再強大再神奇,還是會慢慢變老


這部電影我沒有從頭看到尾,我還是不喜愛打鬥血腥的畫面,
認真看這部電影,大概是在過了水車一役,抓到Mason之後。


Mason與拿著一塊花布(不記得是什麼東西了),在孩子面前遮蓋著自己失勢的象徵,主角們聽著老師對孩子灌輸歌頌Wildford列車的偉大,無論是手勢、歌曲、還有外頭因逃離列車而被冰封的人們…無一不是那些瘋狂年代的再現,看得我觸目驚心啊(看這部電影的當天,我才剛看完《打斷史達林的鼻子》,老師印象表達得很傳神,只是片中老並沒有遇到孩子反抗的情況)。班中孩子自信地說車尾的人都不工作,更顯出那個世代的荒唐。

片中彰顯了一個現代社會極力隱去的東西,Kronol,也就是drugs(另一個很有象徵性的東西是地球上最後2支Cigarette)。當然我覺得它易燃只是一個故事進行必要的附加設定,但沒有Kronol的話,韓國人的故事進行不下去,前面的Party車箱會玩不下去……亦有網友認為Kronol象徵了「思想」,在上層社會流行,思想之爆炸也使封閉的車箱炸出缺口。我覺得這個想法很有意思。(參自http://movie.mtime.com/59616/reviews/7765967.html)






我覺得,這部電影的背後是有神論,而且大家都知道這個「神」就是Wilford。他主宰了車箱的生態平衡,但無法阻止零件故障,也無法不讓自己變老,所以他要找接班人。我個人覺得,這個概念也揭露了個人崇拜無可避免的結局。再過不久,即使Curtis沒有攻到車頭,列車的命運大概還是在某次冰塊撞擊後脫軌墜落。因為既然有一個零件會損壞需要用小孩來替代,代表更多零件也會步入這個命運,而Wildford本人也是當中的一部分。

雖然沒有看開頭的打鬥,但無損這部異軍突起的電影,印象很深刻。尤其是Curtis體驗到管治者的高度之後,「若他答應當Wilford接班人」這種假設,就在觀眾的腦中不斷叩門,我無法停止想像這樣的結局。

最後,Yona與Timmy活著離開,看見北極熊在微笑(老實說我覺得好詭異啊啊啊),說明了外面的?度大概跟北極差不多?還是冰封的18年間,仍有一些物種活了下來呢?起碼,至少有一條以北極熊為首的生命鏈吧。所以,那是人類還可以勉強活下去的環境。(然後我又在想Yona和Timmy的未來w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